一、论文印装
毕业论文用纸在学院网页下载, A4纸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18磅。
二、论文结构及要求
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A.封面;B.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C.中文摘要;D. 英文摘要;E. 目录;F. 正文;G. 结论;H.致谢;I. 参考文献;J. 附录;K. 有关图纸(大于3#图幅时单独装订);L.英文文章;M.中文翻译。
(一)封面及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封面及任务书由学校统一印制,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在教务处网页下载。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
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主任、教学院长签字后生效。
(二)中英文摘要(中文在前,英文在后)及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300 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
“摘要”字样位置居中。
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设计(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
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三)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引言)、正文主体、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
(四)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
绪论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
中文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大致有以下几种格式:
第一种 |
第二种 |
第三种 |
第四种 |
一、 |
第一章 |
第一章 |
1. |
(一) |
一、 |
第一节 |
1.1 |
1. |
(一) |
一、 |
1.1.1 |
(1) |
1. |
(一) |
|
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我院采用第四种。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用小二号黑体字。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安排。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章后序号用“.”,如:“1.”。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每章结束要分页编写。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后序号不加“.”,行与行之间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设置为“1行”( 1.1 2.1 3.1……如果和第一层次编排在一起,段前设置为“0行”,段后设置为“1行”)。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后序号不加“.”,行与行之间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设置为“0.5行”( 1.1.1 2.1.1 3.1.1……如果和第二层次编排在一起,段前设置为“0行”,段后设置为“0.5行”)。
第四层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字。在节下如还使用序列,则按以下顺序编写:⑴⑵…… ①②……
章、节、条序号后均空一格。
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例:
1.绪论
1.1引言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1994年在美国质量管理学会年会上说过,20世纪将以“生产力的世纪”载入史册,未来的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加入WTO既成事实的情况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企业能否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不仅仅是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的问题,说严重点,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
1.3.1国外发展状况
由于国外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具有较长的工业发展历史,它们对过程控制的研究也较早。在20世纪20年代,贝尔实验室就成立了由休哈特为学术领导人的过程控制研究组,以及由道奇为学术领导人的产品控制研究组。
一元CUSUM图和二元EWMA图已在工序控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柔性生产系统的快速崛起,小批量生产日益普及,对小批量生产的质量控制也越来越重要,小批量生产控制图(Control Charts For Low Volume Manufacturing)也得到了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无先验信息小批量生产的控制图。1969年希利尔(F. S. Hulier)与新加坡杨中浩提出了小样本控制图,1991-1995年久森伯瑞 ((C. P. Qusenrerry)提出了Q控制图,但统计摸拟试验证实这类控制图检出异常的能力要远远低于参数已知条件下的控制图。
(2) 将相似工序同类分布的产品质量数据,通过某种数学变换成同一分布,从而可以累积起来成为大样本,于是可以应用大样本方法,常见的方法有通用图法、相对公差法、美军固定样本容量法等。
1.3.2国内发展状况
国内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普遍处于单纯检验为主的阶段。
2. 烧结矿质量统计过程控制SPC
2.1统计过程控制SPC简介
2.1.1SPC的产生背景
SPC(StatisticalProcess Control),即统计过程控制,是由美国休哈特博士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明,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
(五)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捷、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六) 主要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
列出的只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重要的且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或网上下载的资料。论文中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置于所引用部分的右上角如******1。参考文献表上的著作按论文中引用顺序排列,著作按如下格式著录:序号 著者.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顺序列出(据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论文按如下格式著录: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期刊. 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
如:[1] 江北. 场论.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2月
[2]王庆详,刘伟.改善烧结、提高烧结矿质量的措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20(4):202-204
参考文献序号一律用[1][2]编排。
三.其他要求
(一)文字
论文中汉字应采用《简化汉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并严格执行汉字的规范。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涂改。
(二)表格
论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如:表15),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表2.5),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
表格的结构应简洁。
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
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
(三)图
插图要精选。图序可以连续编序(如图5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图6.8),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应打印,无法打印时一律用钢笔绘制和标出。
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出。
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
(四) 公式
论文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如:(45))或逐章编序(如(6.10)),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
(五) 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和各种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
如:0.50:2.00不能写作0.5:2。
(六) 软件
原程序清单要按软件文档格式附在论文后面,特殊情况可在答辩时展示,不附在论文内。
(七) 工程图按国标规定装订
图幅小于或等于3#图幅时应装订在论文内,大于3#图幅时按国标规定单独装订作为附图。
(八)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国家计量局规定执行。
四.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装订顺序
(一)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二)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三)中文摘要、关键词
(四)英文摘要、关键词
(五)目录
例:
1、绪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课题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2 交会对接技术发展概况 -- - - - - - - - - - - - - - - - - - 3
1.2.1 俄罗斯空间交会对接发展概况- - - - - - - - - - - -- - 5
1.2.2 美国空间交会对接发展概况- - - - - - - - - - - -- - - 7
2、空间飞行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2.1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2.2 空间飞行器姿态表示 -- - - - - - - - - - - - - - - - - - - - 23
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致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附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六) 正文
(七) 附录
(八) 封底
注意:译文 (外文资料译文(打印)与原文(复印))作为附录部分与正文装订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