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革命的优良传统,领会渡江战役精神。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赴铜陵市、滁州市社会实践队于7月14日去到了位于枞阳县的渡江战役中线指挥旧址。
带领我们参观的是指挥部旧址的是馆长刘林,他向我们介绍:在渡江战役中,枞阳县是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的结合部,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时,枞阳镇是渡江正面起渡点之一。聚集在枞阳镇附近待命渡江的部队和民工运输队等约20多万人。那年的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进攻,当天傍晚就传来忠县渡江的战士胜利越过长江,抵达南岸的喜讯。
在指挥部旧址存有渡江时使用的武器、文献资料、船具,参战书和战地指挥地图等,还有一幅大型的渡江战役示意图悬挂在内部大厅的正中间。最令人注目的无疑是那长7.4米、宽1.5米的“渡江第一船”,这便是当时参战的先头船的原型。虽然已经破旧,但是依旧可以感觉历史在这艘船上留下的痕迹,那是我们的先辈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勇敢无畏,也是枞阳人民不畏战火为人民解放军们运送物资。
想到这,我不禁回顾四周,抬头是四四方方的一片天,周围是当时留下来的照片、水桶、小推车甚至于还有草鞋与蓑衣。当年的解放军就是在这小小的一个屋子里面指挥这场重大战役,枞阳人民也是用这不起眼的小推车帮助解放军取得了中线战役的胜利。
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人们匆匆运送物资的脚步声,眼前浮现出不远处的长江,解放军在英勇作战。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亲身体会到战争的惊险与残酷,但是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万般珍惜。身为新青年的我们无以为报,唯有用知识充实自己,将自己的本领充分运用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当中,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纪念馆内部大厅主要建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韦舒婷 摄
图为实践队员在观摩“渡江第一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汤一鸣 摄
我们去到的时候,该馆还处于维修的扫尾阶段,刘馆长说,7月1日还会对外开放。他介绍说:“我们纪念馆基本隔几年就会进行一次修复,修复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渡江精神。”渡江精神具体表现是坚定信念,革命到底;是军民团结,奋斗争先;是攻坚克难,勇于牺牲。而我们需要学习的正是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历史总是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中,当后世的人接触到他们,就能跨越时空的界限,去追忆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在缅怀先烈艰苦奋斗历史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让铸就今日中国的先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让他们的鲜血流淌在我们的血管中,把我们带向一个新的时代。
现如今,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阵地。
我想我们应当时刻记住: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理解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切实承担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要将红色基因注入时代内涵,以红色涂料时代风貌,让红色精神绽放光芒,成为指引我们奋勇前行的信仰。
重寻红色足迹,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解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长江奔涌辽阔的同时,我们深感前辈们的奉献是多么的伟大;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正是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有先辈们的付出,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国富民强的生活。向人民英雄致敬!这次参观让我们更加真实和铭记我们党的历史,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今天的国家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为了实现国家的目标的征途上,还有很多“大江大河”需要我们去共同渡过,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民都要时时刻刻地做好“渡江”的准备!(撰稿:韦舒婷、汤一鸣 审核:万媛媛、刘瑜、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