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管工学院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报道(23)】安徽学子三下乡感悟:助力乡村教育,感悟支教精神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08-09

为积极响应三下乡的号召,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并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丰富暑期生活内容,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我于7月28日跟随着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赴巢湖爱心支教队伍出发前往巢湖市黄麓镇合群村。亲身经历支教活动,感悟志愿支教精神。经此活动,我不仅感受到了在近些年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精准扶贫以及社会化建设后焕然一新的乡村面貌,更体会到了浓厚的乡土人情与美丽的乡村画卷,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究竟背负着怎样沉重的使命,坚定了我为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决心。

七月酷暑难耐,即便只是清晨也只能感受到些许凉气,天空碧蓝如洗,在前往村委会的路上屋舍俨然,闲花野草生于路边为浅灰的水泥路做了不少点缀。尽管暑气肆虐,但一想到孩子们稚嫩而可爱的脸庞,倒没那么难以忍耐了,看着农家门前的小花圃里盛放的百日菊,我不禁加快了脚步。终于来到村委会,村支书带领孩子们有序入座,伴随着鸟声蝉鸣,我踏入会议室有条不紊地准备着一对一教学的相关交接工作。

图为黄麓镇合群村村委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汪晓宇 摄

在正式教学之前,我也做了很多的教学准备,比方说考虑了很多关于对于小学生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做到吸收知识的同时心理上也能茁壮成长。我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对于暑期的小学生来说,巩固所学并稍加扩展是很好的策略。与此同时我也搜集了不少红色主题素材,有很多抗战时期的故事和改革开放时的轶事,希望能提升孩子的思想觉悟,积极响应国家对于“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学习建议,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一颗红色的种子,相信随着她的不断成长,那颗小种子会变成参天大树,她会成为新时代新青年的一员,为建设她的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过程中发光发热。

图为村委会会议室中准备教学交接工作的孩子和家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汪晓宇 摄

在暑期教学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乡村孩子身上的不服输的韧劲和对知识的渴望,我知道暑期仅仅一两个星期的短暂教学无法满足孩子对于知识的无限追求,她时常在钉钉上给我发信息,“姐姐,这个怎么写?”“姐姐,这个是为什么?”我本就希望孩子能在我的课上学习到知识、有所收获,于是便以十二分的热情和动力面对她的每一个问题。

图为支教群内孩子们向志愿者请教问题的聊天截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汪晓宇 摄

这一切都要感谢近些年来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而我们作为大学生更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生代力量,更应当自主融入乡村教育的工作中来,牢记习总书记的深切嘱托与教导,以时光为纸,青春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伟大篇章!

尽管我并不是一个师范类学生,但经此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我也收获颇多。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深刻指出了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以及地方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越来越多乡村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使得孩子们走出大山,学成之后回到大山继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此次活动我不仅仅是提升了个人能力,更多的是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知道有可爱的孩子在梦想着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与此同时也体悟到了只是在学校的象牙塔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将知识不断传播、落实于生活,努力做到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更坚定了我要努力走下去,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决心。

不仅如此,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乡村振兴是不可忽略的主题之一,国家的复兴离不开民族的复兴、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乡村的复兴,教育精准扶贫已然到了最关键的时候,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时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我也会继续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坚守志愿服务底线,在社会奉献中提升自我、滋养人格,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相信志愿服务精神会源远流长,一直持续下去。(撰稿:汪晓宇 焦朋庆  审核:赵颖)